青春如同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,掌舵的稚嫩少年偶尔会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,亟需一座灯塔指引归途。樊城区检察院“心路工作室”的检察官,用法律与温情交织的力量,为一名误入歧途的少女拨开迷雾,助她重拾人生方向。
2025年1月,一起看似普通的盗窃案引起了未检检察官的关注。16岁的小雅(化名)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。在经审查后,检察官认为其情节显著轻微、危害不大,遂监督公安机关依法撤案。尽管涉案金额不大,也没有作为犯罪处理,但检察官敏锐察觉到案件背后的隐忧——这个正值花季的女孩辍学已久,与家人关系紧张,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诱惑,她显得茫然无措。若不及时干预,小雅很有可能再次滑入犯罪的深渊。
“她不想读书,但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。”通过多次走访,检察官了解到小雅对化妆有着浓厚兴趣,却因家庭沟通不畅和缺乏引导,逐渐在迷茫中滑向违法边缘。检察官深知,司法程序并非终点,而是起点。他们开始深入思考如何通过“临界预防”机制,在罪与非罪的临界点上托住这个徘徊的少女?
针对小雅的情况,樊城区检察院“心路工作室”迅速启动了检警协作机制,联合公安机关、社工组织组成帮教小组。他们一方面联合公安依法对小雅及家长进行训诫,使其深刻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,必须引起重视;另一方面,针对家庭教育缺失问题,向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家庭教育指导,努力拉近亲子间的距离。
“孩子不是一个‘问题’,她需要被看见。”未检检察官在家庭教育指导课上,通过角色互换、情景模拟等方式,让家长重新认识、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。同时,检察官还积极与小雅的家长进行沟通,劝导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,支持小雅学习美容美发技能。“法律惩戒不是目的,唤醒希望才是关键。”在检察官的努力下,小雅与家人达成共识,放下偏见,用理解代替指责,用陪伴代替疏离。
经过两个月的努力,3月10日,检察官回访时看到了令人欣慰的变化。小雅在美容培训班成绩优异,性格逐渐开朗起来。曾经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,也变得温暖融洽,小雅的妈妈说:“她回来还主动给我化了一次妆,我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。”
这起案件的办理,不仅体现了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中的人文关怀,更是“临界预防+家庭教育指导”模式高质效办案的一次成功实践。樊城区检察院“心路工作室”将继续秉持“预防就是保护,惩治也是挽救”理念,以法为纲、以爱为网,在罪错与救赎的边界上筑牢防线,让更多偏航的青春找到归途,让司法的光芒照亮成长的每一程山海。